曹髦反抗司马昭:两位叛臣的卖主求荣之路
一、曹髦的决断与亲信的背叛
曹魏末年,权臣司马昭把持朝政,皇帝曹髦形同傀儡。眼看曹氏皇权日渐衰微,年轻的曹髦不甘坐以待毙。甘露五年(260年)五月初六,他召集了三位心腹大臣——王经、王沈和王业,愤然说道:“司马昭的野心,连路人都看得清楚!我不能再忍受这种屈辱,今日必须与诸位一同讨伐他!”
王经听后,立刻劝阻道:“陛下,司马昭势力庞大,贸然行动恐有不测!”然而,曹髦心意已决。更令他没想到的是,另外两位大臣王沈和王业表面应允,转身却直奔司马昭府邸,将皇帝的密谋全盘托出。那么,这两个背叛曹髦的官员究竟是谁?他们为何选择卖主求荣?
二、王沈:从曹爽旧部到司马昭心腹
王沈,字处道,出身太原王氏,家族世代为官。他的祖父王柔曾任东汉护匈奴中郎将,父亲王机则是曹魏东郡太守。王沈幼年丧亲,由堂叔王昶抚养长大。他天资聪颖,尤其擅长文章,因此被大将军曹爽赏识,提拔为中书门下侍郎。
展开剩余61%然而,249年高平陵之变爆发,司马懿诛杀曹爽,王沈作为曹爽旧部被罢官。多年后,他才重新被启用,历任治书侍御史、秘书监等职。曹髦即位后,对他颇为器重,升任散骑常侍、侍中,并让他参与编撰《魏书》。不过,这部史书》因刻意避讳司马家族的劣迹,远不如陈寿的《三国志》真实可信。
三、背叛曹髦,投靠司马昭
尽管曹髦对王沈信任有加,甚至常邀他与裴秀在东堂谈文论道,尊称他为“文籍先生”,但王沈最终还是选择了背叛。当曹髦入宫向太后禀报讨伐司马昭的计划时,王沈与王业趁机溜出皇宫,向司马昭告密。
司马昭得知后,迅速调兵镇压。曹髦虽率宫中侍卫奋力抵抗,却因寡不敌众,最终被成济所杀。这场政变以曹髦的惨死告终,而王沈和王业则因“立功”获得厚赏。
四、平步青云的西晋权臣
曹髦死后,王沈因告密之功,被司马昭封为安平侯,食邑二千户。尽管时人讥讽他“不忠”,但这并未影响他的仕途。此后,他历任尚书、豫州刺史、镇南将军等要职,成为司马家族的心腹。
西晋建立后,晋武帝司马炎对他更加倚重,任命他为骠骑将军、录尚书事,甚至有意让他总揽朝政。然而,王沈权势巅峰之际,却在泰始二年(266年)突然病逝,未能进一步施展野心。
结语
王沈的仕途充满戏剧性——从曹爽旧部到司马昭亲信,再到西晋开国功臣。他的选择虽让他位极人臣,却也背负了千古骂名。而曹髦的悲剧,则成为三国末期皇权衰微的缩影,令人唏嘘不已。
参考资料:《三国志》《晋书》
发布于:天津市Powered by 火狐体育平台app下载官网安卓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